我國的傳統醫學相比較于現代西醫,存在著一些不便,但中成藥卻極大地彌補了短板,為更多人服用中藥提供了盡可能。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有關服用中成藥時間的知識,希望能給您一些幫助。
《湯液本草》說:“藥氣與食氣不欲相逢,食氣消則服藥,藥氣消則進食,所謂食前食后蓋有義在其中也?!笨墒枪湃藢λ幬锱c食物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影響,有很深的體會,并積累了豐富經驗。一般中藥湯劑可在早晚各服一次或在兩餐之間服,即上午10時,下午3時各服一次。民間習慣在臨睡前和次晨各服一次。對于不同病情、不同方藥又有不同的服法。
選定給藥時間的幾種說法
服用中成藥時,要保證藥物的作用符合人體的自然節律。即陽藥用于陽長之時,陰藥用于陰主之時——升藥用于升時,降藥用于降時。服藥不依照此順序,很可能導致氣機的紊亂,對治療疾病沒什么好處。
同時患病部位不同,服藥時間也要做出調整。如《神農本草經序錄》:“病在胸隔以上者,先食而后服藥(即飯后服藥)。病在心腹以下者,先服藥而后食(即飯前服藥)。病在四肢血脈者,宜空腹而在旦。病在骨髓者,宜飽滿而在夜”。
一旦發現疾病,及時給藥,并根據病情控制時間間隔。如《千金方》:“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時日吉兇,覺病須臾,即宜便治,不等早晚,則易愈矣?!庇帧跋铝≈T不差,用烏梅黃連蜜丸日三夜二”,“瘧疾寒熱日再三發,恒山甘草湯相去如人行五里一服”,“時行風毒…… 漏蘆連翹湯相去五里久更服”。
中成藥給藥時間的確定
中成藥品種繁多,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獲得健康效果呢?總的說來,給藥時間的確定,應根據病情的需要,盡量發揮藥物的預防、治療作用,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。無特殊規定的一般口服藥,一日量分2~3次,于早、晚或早、中、晚飯后0.5~1小時各服一次。補益藥一般補益藥宜飯前服,以利吸收。補陰藥宜晚上一次服,可提高療效。危急重癥用藥應及時給藥,為保證藥力持續發揮,將所需藥量酌情分次給予。解表藥及時給予,以免病邪由表人里。如病情許可,發汗解表藥于中午以前陽分時間(約11時)給予,可順應陽氣升浮,有助藥力驅邪除病的好處。鎮靜安眠藥應該在睡前1~2小時給予。
既然相信中醫治療的效果,就一定要采取正確的方法,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。也希望大家在服藥時仔細閱讀說明書,同時避免多種藥物一起服用,減少可能的健康隱患。